2019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提出要成为湖南轨道交通产业中小微企业的智库和产品研发基地;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示范引领区以及株洲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中心建设的“加速器”;成为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的建设目标。作为全国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走出了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融合为路径,以平台为载体,以共赢为目标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以服务为宗旨,体现高职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服务产业、行业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宗旨,是高职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一是组建专业群服务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服务国家轨道交通产业高速、重载、智能、集成发展战略,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运用、管理、维护全产业链,主动适应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与技术升级要求,学校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运用、轨道交通运用控制、轨道交通管理服务4大专业群,全方位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升级与走出国门需要。已建成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5个,国家示范专业点3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
二是技术研发服务行业产品链。学校生产性创新基地与中国中车合作,实现轨道牵引机车部件研制、开发、生产一体化,成为中国中车产品链中重要一环。自主研发了机车门锁等一系列实用新型机车产品,部分产品随主机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近3年,校企联合申报、承接省、市及企业项目85项;为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革新45项;联合开发新产品16项,其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1项填补电力机车配件空白。
三是育训结合服务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依托学校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面向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与企业开发各工种的技能鉴定和员工培训资源,涵盖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业务链和价值链,并基于智慧职教平台上线共享,从技术员工到管理骨干,从专业领域到管理领域,全面塑造企业员工核心能力培训品牌。2019年,学校完成中国中车等企业各类技术工种、技师培养、管理人员等培训班42个,企业的业务与服务走到哪里,学校的培训就延伸到哪里。
以融合为路径,做好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以资源融合为路径,学校与企业在人力资源、实训与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共用共享力度。
一是人力资源融合发展。学校专业教师60%以上来自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大国工匠,其中铁道机车专业教师80%来自企业。基于血脉相通的基础,组建校企双带头人的创新教学团队,学校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企业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占比达20%。实施“双向交流、双向访问”“固定岗+流动岗”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校内成立“一站七室”,即刘友梅院士工作站1个,文照辉等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7个,在企业成立名师工作站,共享校企双师资源。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库,邀请企业师傅“协作授课”,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师傅建立“师徒关系”,锤炼“芙蓉工匠”。学校陶艳教授和中国中车“高铁工匠”——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谢光明为核心成员组成的团队,在2019年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
二是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学校毗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发挥“前校后厂”区位优势,紧密对接装备制造与运用企业,与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共建共享虚实结合实训基地,学校获赠价值1亿多元的SS6B型电力机车模拟仿真驾驶装置等教学装备、仪器和虚拟软件。基于企业员工培训资源,学校共主持了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87门省级以上课程、200多本校企合作开发的特色教材与56本国家规划教材。校企双方协作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行基于智慧职教等4大平台的信息化育训新模式,面向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
三是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施“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企业的制造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的核心价值DNA及时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借鉴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于2014年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当前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将诊改的目标链与标准链的打造,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实施“三级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形成融入企业目标管理、标准管理、绩效导向的高职院校管理特色。
以平台为载体,夯实产教融合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