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

2012-05-31 456
字号:
分享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动荡起伏、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探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提出一系列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不断探索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深化对发展道路的认识。
2003年春天,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夺取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在非典疫情迅速蔓延期何,胡锦涛到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年7月,他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指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必须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更加完整地表述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点涵盖进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
在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阐明其科学内涵后,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又多次深刻阐发科学发展观问题。2004年2月,党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就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全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胡锦涛在会上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2005年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2005年4月1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他进一步科学地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确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他着重强调,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5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青海考察工作结束时发表讲话,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此次讲话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一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思想;二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三是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四大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这一战略定位的核心点,就是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地位。这一战略定位的基本依据,就是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是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
2006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观。
经过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不断深入的阐释,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已经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中发挥出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历程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完全正确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又集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完善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对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党委 > 党的知识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