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实施“1357”育人工程,助推“三全育人”提质增效

2022-12-28 373
字号:
分享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人才的重任。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教育与设计学院坚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色,强化党建引领,实施“1357”育人工程,构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支撑体系,着力实现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成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聚焦一个理念,强化党建引领育人机制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始终聚焦“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以全面提高育人能力为关键,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宏观组织架构;在微观实施层面,成立了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学与学工成员配合的试点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学院党总支完善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书记校长讲党课、讲形势政策课系列活动,制定并印发三全育人工作任务清单、实施方案、建设目标、“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等制度规范,基本形成了以党委统一领导、专业群分工职责清晰、全员协同参与的育人工作责任体系,为深入推进院系“三全育人”微观化育人格局、助推“三全育人”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突出三大支撑,凝心聚力发挥三全育人合力

学院在教学和学工层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为抓手,将“十大育人体系”元素渗透到育人工作中。全院树立全员育人的“大思政”理念,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共同体”意识,突出“为了一切学生”的全员育人支撑体系,实现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均衡发展。其次,学院“立足专业、融合企业业、提升就业”的“三融合”育人路劲,突出“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过程育人支撑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最后,学院打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学校与企业联动,校内与校外联动的立体化、网络化、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方位育人支撑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学院1位老师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1位老师获得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一等奖,1位获得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完善五大保障,构筑三全育人平台与载体 

学院在“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模式在人员配备、师资力量、育人设施、育人载体、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学院、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在师资方面,学院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实育人工作队伍。教学团队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应用型才队伍。在学工层面学院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务干部配备。在育人设施层面,学院依托学校香港背景优势、建有川港学前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川港不动产发展研究中心,为实践育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以内地和香港学前教育、BIM技术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积极引进香港职业训练局先进教育理念,依托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创业创业中心、川港创新创业社区、川港公益社区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育人基地;学院坚持“自然人文协作,技术艺术融合,筑梦美好人生”的育人理念,传承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推广三国文化,致敬武侯智慧,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学院连续十年大力打造鲁班文化节、诸葛文化节等思政精品品牌项目;在专业工作室指导下培训了4个专业社团,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协助川港澳台青少年教育交流基地开展日常工作,拓展三全育人对港澳台青年学生的的辐射范围;推动学校“长江书院”成功立项第一批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以“长江书院”为文化育人平台,持续推进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院建立“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成为学院德育宣传的战略高地,舆论导向的前沿阵地,打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新生态;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联盟,形成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健康联盟—班级心理互助小组三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模式,实现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努力成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

实施党建引领七大工程,彰显三全育人实效

 发挥“党建+大思政”育人主渠道

学院构建以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文化思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浸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支撑的“大思政”格局。从课程、日常、专业、文化、网络五个维度,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通过建设和改革由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的“党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切实发挥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依托党建文化育人平台、专业文化育人平台、新媒体党建宣传平台,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实现“党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育人双循环

学院在日常理论教学实践中打造“思政示范课+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职业素养课”的三元课程结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第二课堂,探索了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方式。在分层次教育上,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国魂、青春、使命”等理想信念教育;探索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生特质施教;在全体学生中推行职素能力成长记录手册,一对一施教。在分阶段教育上,把高职三年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适应性和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阶段侧重典范教育和朋辈教育;第三阶段侧重竞赛实践教育;第四阶段侧重成长反思教育;第五阶段侧重职业理想教育;第六阶段侧重社会责任感教育。

提升 “党建+师德师风”育人组织力量

学院发挥育人主题持续性教育学习,提升育人主题氛围。一是持续开展全员化、常态化的文件制度学习和政治理论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职员工政治站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二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锻造一支“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师德师风;三是全员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系统培养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能力;四是结合院(系)专业特点组建特色创新的育人项目团队,以具体的育人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职员工育人水平;五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学院先后获得四川省以及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完善“党建+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构建“党建+人才培养”机制,匠心育人,实施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12345”课岗赛证创人才培养模式。“1”指一个指导思想,以思政铸魂为引领,将“道”“德”“法”“技”“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指两个教育主体,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3”指三个能力模块,构建“岗位基础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岗位综合应用能力”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4”指四个支持保障措施,包括教学团队、实践条件、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5”指五类能力融通,将课程、岗位、竞赛、证书、创新创业紧密融合,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对接岗位需求,开展模块化教学,创新党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目前,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已立项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4门,获得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拓展“党建+社会实践”育人载体

学院志愿者团队走进成都市基层社区,采访老党员、拍摄老党员最美笑脸、录制党员生活视频、开展党建宣传讲座,以新媒体形式开展党建宣传活动,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引导群众更好地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涵。参与精准扶贫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团队利用寒暑假到色达县甲学乡,进行到村入户调查,深入草坡村,查看水、电、路、卫生室、活动室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情况,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倾听脱贫户心声,核实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学院党总支配合学校应用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对色达县草坡村驻村帮扶、智力帮扶、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就业帮扶、志愿者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助力色达脱贫攻坚。开展了“情系色达,以购代捐”亲情帮扶活动、对色达县开展幼儿园示范园、园区绘本角建设等工作,取得了实效。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工作,荣获“成都市优秀学生会”称号。 

搭建“党建+专业建设”育人平台

搭建四大“党建+专业建设”育人平台,助力三全育人提效。一是搭建党建文化育人平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将党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价值观念等内容融入学生党员活动室、学生公寓墙等。二是搭建专业文化育人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充分挖掘鲁班文化育人要素,把鲁班传统文化教育和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打造实训室企业文化长廊,实现校企文化融通。三是搭建校企科研合作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训练,掌握专业、行业领域前沿动态,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搭建新媒体党建宣传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通过对示范支部及党员示范岗进行宣传,在师生中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依托平台开展入学教育树理想、在读教育助成长、职前教育促发展的活动,把“镜头”面向师生,讲好长江故事,关注“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名成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社会主旋律、弘扬网络正能量,形成有特色和亮点的系部网站。学院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学校无偿献血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获得“十佳志愿者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成都市百佳社团”、“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爱心合作机构”等称号。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党委 > 最新动态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