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知长江
新闻中心
招生信息
就业创业
教学部门
职能部门
川港交流
教育资源
人才培养
香港树德教育集团 四川之友协会(香港)
“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记事
承办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团号:XF1813团 姓名:曾韵芯 2018年11月24日
思考在香港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曾韵芯
香港,对于很多国人而言,显得熟悉而又陌生。在我看来香港是由的TVB、港产片、粤语组成,可香港因其特殊的历史遭遇而为众多的国人所熟知,陌生的也是因其特殊的历史而形成的与内地迥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它并不像内地其他城市一样有着相同的成长背景,更多的国人则是在改革开放睁眼看世界以后见证了香港从英国殖民地到特区政府的历史变迁。香港,曾经是中国审视世界的一只眼睛,她同时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唯一渠道。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剧烈的转型,香港也完成了自己从一个灰姑娘到东方之珠的华丽转身。
香港,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一个与自己所了解的不同的社会。在我小的时候大概7、8岁吧去过一次香港。曾经,香港在我的印象里是1997年看收回香港主权电视直播时高高飘扬在会展中心的五星红旗,是2003年SARS肆虐时全港上下抗击非典时的众志成城,是散布穿梭在街头巷尾的灯红酒绿,是云集在中环摩天大楼里投资家的纵横捭阖。现在,我看到的是回归十六年的香港面临着更为现实和尖锐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整个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带着众多的疑惑来到香港,期待香港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
疑惑在香港
作为公认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面对中国力推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的强势崛起,她有哪些优势,她的未来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在第一天的探访巴克莱银行的香港金融市场研讨会行程中,我把这样一个看似很庞大的问题抛给了主讲嘉宾Michelle和她的上司王先生。作为曾经在内地、美国、香港都有过学习工作经历的两位嘉宾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Michelle首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香港具有强大的现实竞争力,而上海具有很大的潜在竞争力。香港开埠已经百余年,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较强的制度优势,比如资本自由流动、市场参与者和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上海则有国家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政策、科技创新和综合工业优势,但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几个关键性指标,如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资本项目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金融监管及金融资讯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王先生随后补充说客观来说,香港仍将继续保持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依赖于强大的软实力(soft power)。所谓软实力就是指成熟的法治环境、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高度国际化的人才汇聚中心等等,在这方面以上海为代表的内地还需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要构建这样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作为决策者的管理层会面临艰难的选择,因为这势必会对现有的秩序进行冲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韩总在之后的补充解释中也肯定了这一点,作为在香港待了十多年的四川人对此也有着深刻的认识。香港良好的秩序,市民、政府、社会各司其职造就了香港高效的社会运行机制。总之,几位嘉宾都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如何完成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生角色转换?在听完几位嘉宾关于上一个问题精彩回答之后,我注意到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紧接着我向他们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其中,王先生的历程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王先生是陕西人,八十年代参加高考上了北京大学攻读机械专业,然后毕业做了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工作,做了几年后去美国读了MBA,本来想要创业但却碰上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而后回国加入中金国际开始了投行生涯,现在又在巴克莱银行从事私人财富管理的工作。观察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其个人是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兴趣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先生用他的例子现身说法,每一个阶段把握住机会,用自己百倍的努力去换回想要获取的东西。
在加入WTO以后,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内地,刚刚经历坏账阵痛的国有银行大呼狼来了,然而十年过去了,并没有出现中资银行崩溃的情况,反而外资银行在逐渐式微,这怎么解释?在从中环返回尖沙咀的天星渡轮上,我向韩总提出了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98年以后,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下岗潮,大量的国有企业破产,银行出现了大面积的死账坏账,运行效率低下,应该说当时的银行确实日子非常难过。这个时候,以这样的情况面对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让人非常担心。但是,我们现在看来,我们过于夸大了外资银行的优势而忽略了中资银行的优势。在中资银行因为全国的国有企业破产的大潮中而出现的天量的坏账后,管理层建立很多资产管理公司,把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由政府来兜债。这样,国有银行就都能轻装上阵。面对外资银行的来势汹汹,国有银行一方面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本地化优势,乘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的东风实现了弯道超车。当然,银行业的发展已经数百年,十年的时间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未来鹿死谁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思考在香港
基于以上的关于香港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更多的想要认识香港了解香港的思考。是什么造就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港追逐梦想?香港回归十余年,内地和香港都收获了什么?带着些问题,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香港,同时自己也被香港观察着。
站在著名的维多利亚港岸边,夹杂着阵阵鱼腥味的海风迎面吹来,透过繁华的高楼大厦想要找出我需要的答案。有一种说法,法治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为香港营造了优良的法治环境,赢得了国际美誉,而且保障所有在香港生活、工作和投资之人的权利和自由。根据世界著名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建立的清廉指数排行榜,香港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这充分体现了香港的法治精神。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在2011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香港的法治有三大要素:第一,要有尊重个人权利及尊严的法律;第二,要有独立的司法机关,捍卫该等法律;第三,要秉持公正,简而言之,就是要恰当而有效率地秉行公义。归纳而言,即良善之法、司法独立和公平高效地实现正义。在香港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对港人的法制精神只能是管中窥豹。随处可见的各种社会规章制度详细地规定了市民的行为规范,高昂的违法成本和高校的执法执法机构共同维护着香港社会的良好运转。
回顾香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经济的起飞与祖国内地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战以后,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香港经济的起飞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中国内地特殊的政治经济导致内地长期只能依靠香港来与世界沟通,大量的资本、技术、人才汇聚于此,此时的香港起着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乘着这股东风,香港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内地、台湾、东南亚、西方世界等不同地方的人们来到香港寻找自己的财富梦想,多少港人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发挥聪明才智,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的辉煌业绩,而这样的精神被归纳为刻苦耐劳、勤奋拚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港人不懈奋斗。
回归十余年,内地和香港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香港流入内地的资本经历了内地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享受着这场资本盛宴。在这十年里,大量的内地居民经历了仰视港人到平视港人的过程,原来财富给人带来感觉也不过如此。但是,内地到目前为止只享受着这样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自由、安全、法治和秩序依然离我们如此遥远,内地的精英阶级们仍然争先恐后地想要成为新香港人来感受我们不曾感受到的文明,不用为食品安全而担心,不用为政治风险而惶恐,不用为环境恶化而苦恼。由此来看,我们的社会依然任重而道远。反观香港,回归的十余年依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牢牢地占据着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位置,但是这样的经济红利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的香港民众,由此而产生的焦虑弥漫着香港社会。近年来,双非问题、内地居民抢购奶粉、大量的内地精英进入香港就业和读书等事件无一不在撩拨着香港社会的敏感神经,这些事件经过传媒的发酵让焦虑的心态更加失衡由此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和摩擦。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两地携起手来让更多民众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不是争夺有限的资源。
我在香港
在港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天,但带我的我思考和冲击却需要很久才能消化。穿梭于中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流连于兰桂坊色彩斑斓的午夜生活,摩挲着科技馆生动活泼的科学仪器,感知着海洋公园无处不在的环保理念,我沉醉在此次香江之旅中。
在港期间,最为震撼我的是香港社会对于科学文化教育支持的不遗余力,从具有公益性质的香港科学馆、太空馆、艺术馆到非公益性质的海洋公园,我都能感受到港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在科学馆,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拿着笔和纸记录着各种科学实验现象,亲自动手参与一些科学实验,这些都让我们羡慕不已。在艺术馆,我和小伙伴儿们都震惊于超低的五块钱的门票就能参观众多大家的真迹,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修建和维持如此让人震撼的艺术中心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象征性的门票价格真的只能说是香港社会对于文化艺术无上的尊重。在海洋公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游玩项目对我们有意无意的海洋环保教育课。经典的海洋剧场的海豚表演的主题就是拯救大海和海豚,在欣赏精彩的表演的同时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带来的美好。在威威剧场,我们为演员们尽心尽力的表演所深深感动,虽然他们只是向我们传达着要保护海洋这一简单的道理,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为这样的润物细无声的说教所深深折服。
在整个行程中,和香港本地的同学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和来自来自香港几所大学的同学分享了他们对于内地的一些想法并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像韩总所说的,香港已经回归十余年了,但是香港的人心回归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在于青年,因为青年是未来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很感动有以韩总为代表的这样一批内地和香港的仁人志士为之而不断努力,为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互相了解搭桥铺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是我们不变的课题。历史不能选择,现实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我想我们就是两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所播下的种子,待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收获的将是整个民族和平崛起的明天。
最后,感谢为我们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香港行团队赴港所作出辛苦努力的交大国际处,感谢活动承办方的香港树德集团韩总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以及负责接待我们的Gray老师,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促成我们此次成功的交流活动。感谢命运让我遇到本次香港行的团员们,虽然我们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我们就像相交多年的老友一样无话不谈,相亲相爱。十五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交大人汇聚香江,结下必将让我们终生难忘的友谊。
感谢命运!再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