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子混凝土输送装置获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2017-05-09 348
字号:
分享

【本网消息】(经济管理系 陈程、许佳悦供稿)许佳悦,女,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2014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该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先后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从不迟到从不旷课的日常,体现出她性格中不一样的坚持与执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辅导员眼中的乖乖女生,偏爱着与会计相距甚远的建筑机械,在不断的学习、改进再学习、再改进的尝试中,应用于混凝土搅拌车的混凝土辅助输送装置”诞生,并获批国家实用型专利。她的《知识引导创新,产权实现梦想》一文介绍了她获得专利的过程。

 

知识引导创新,产权实现梦想——许佳悦

 

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20年的人生一步步见证着我们祖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大桥飞架南北,一条条大路不断改写着城市、乡村的天际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种最基础的建筑材料——混凝土。

随着市场对于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大,大型混凝土搅拌站也应运而生,在房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等工程的施工现场,其所需的混凝土都基本来自于建在城市郊外的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站加工出来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再经由混凝土泵车输送到指定位置。

但由于现有的混凝土泵车主要是通过对载重汽车底盘上进行改造而成的,因而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即便是小型的混凝土泵车的整车外形尺寸也达到9430mm×2300 mm ×3285mm,占地面积也至少达到21平方米,因而当施工现场的空间较小时,根本无法安放混凝土泵车,更别提将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车进行泵送;即便是可以安放混凝土泵车,但当施工现场所需的混凝土量较少时,单独安排混凝土泵车进行泵送也会使得施工成本大大提高。

鉴于此,一个大胆的构想出现在我脑海中,那就是发明一种可以应用于空间狭小的施工现场并与混凝土搅拌车配套使用的混凝土输送辅助装置,彻底解决因施工现场场地狭小而带来的操作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等现实问题。

     2014年,我考取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校门口正在建设的成都地铁4号线给我提供了免费的学习场所。于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认真学习了建筑机械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一有闲暇,就来到施工现场,仔细观察混凝土泵车的整个工作流程,把发现的每一处问题都认真记录下来,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不断查阅相关资料,找相关专业的老师讨教,反复修改每一处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和修改,我的第一件处女作——“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搅拌车的混凝土辅助输送装置”的图纸设计终于完成了。2015年5月,我带着凝结着自己无数心血的设计图纸,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附近一家修车厂,在工人师傅帮助下,第一件混凝土辅助输送实体装置终于诞生了。

    该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在外部的混凝土搅拌车上,混凝土通过接料斗、进料口进入螺旋输送机内,并由螺旋输送机及管路输送到对应的施工现场,由于采用的是螺旋输送机进行混凝土输送,而螺旋输送机的成本远低于混凝土泵车的成本,因而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输送成本;同时由于本装置固定板下方连接有转动板,在转动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旋输送机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通过该旋转驱动装置可驱动螺旋输送机最大转动240°,因而可以在满足混凝土搅拌车停放的情况下向多角度输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输送不再受到空间及混凝土搅拌车停放位置的限制,从而大幅提升了混凝土输送的效率。

 2016年8月12日,经过多次现场测试和改进,我终于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请求书,正式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3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我以正式颁发了国家专利证书( 专利号:ZL 2016 2 0875524.X)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此次我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得成功,再一次证明了专利的发明、申请对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就一定能申请到更多的专利,推动我们的祖国尽早实现由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的转变。


【责任编辑:刘南君】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