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汶川地震10年,川港同心重建新生活

2018-05-29 392
字号:
分享

大手牽小手 港生義工:我們不挖掘創傷

「我們這次去(四川),不是要把他們的傷痛挖出來,然後再撫平。」今年三月,香港明德學院輔導主任何君樂作為領隊,帶著12名明德學院學生前往四川汶川八一小學、水磨中學參加了為期一周的義教活動,出發前,他這樣告訴自己的學生。

汶川地震十年後組織香港同學到四川參加義教,何君樂坦言,想要說服學生們參加這次義教活動並不容易。義教團成員蔡愷瑤表示,起初聽說這次幫助的對象都是十二三歲的小朋友,心裡有疑慮:「十年前的汶川地震怎麼可能對他們有影響呢?」。

明德學院義教團成員給孩子們上課(受訪者供圖)

不過,義教活動開始後,蔡愷瑤很快改變了看法。蔡愷瑤表示,「我們看了很多影像和報道,自認為對汶川地震很了解,但真正到了那裏,才發現地震的影響比想象中更震撼。」他告訴記者,一名水墨中學初二學生因為弟弟在十年前的地震中喪生,說長大後想當醫生,這樣可以救更多的人。

有著相同感受的還有義教團成員陳樵暉,他回憶,有小朋友寫下的夢想是「賺大錢」,下面加了一行小字「希望給生病的媽媽治病」。「他們的想法要比同齡的孩子成熟,許下的願望大多不是為了自己」,陳樵暉認為,這是地震帶給孩子們最大的改變。

外面的世界

明德學院的義教團中,還包括三位來自迪拜和巴基斯坦的外國同學,雖然語言不通,他們卻在孩子們中擁有超高人氣。「你從哪兒來?」「你的家鄉什麼樣?」……孩子們對「外國友人」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好奇。

來自迪拜的義教團成員與孩子們做遊戲(受訪者供圖)

「孩子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還有限,會認為所有的外國人都是美國人」,蔡愷瑤說,在上課過程中,他們綜合學生們的中文名發音和性格為他們取了英文名。這個名字,也許就是為他們打開外面世界的鑰匙。

「他們都很『潮』」

短短一周的義教活動中,除了上課,和小朋友們玩遊戲也是這些香港大哥哥、大姐姐的重要工作內容。按照孩子們的年齡,義教們提議玩老鷹捉小雞,「切——不要」,蔡愷瑤現在還能繪聲繪色地模仿出孩子們拒絕提議時的表情,「我們要玩撕名牌」。領隊何君樂表示,起初聽到這個提議,義教團的成員們都有些驚訝,不過這也意味著,汶川的孩子們和同齡人並沒有區別,都很「潮」。

到了義教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紛紛要了香港義教團成員們的QQ號碼。採訪中,陳樵暉展示了他最近的QQ聊天記錄,「最前面的幾個都是這次認識的小朋友,還有他們建的群」。臨近期末,陳樵暉常常忙到凌晨,不過他還是時不時在群裡提醒和自己一樣面臨期末考試的孩子們好好複習。而孩子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什麼時候再來呀?」。

大手拉小手 川港情不斷

明德學院的同學們與汶川八一小學的小朋友們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明德學院學生此次參加的義教活動由香港四川之友協會主辦,過去幾年中,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等多所香港高校的公益團前往四川支教。今年七月,還將有四川阿壩師範學院的同學帶著接受過幫扶的小朋友來香港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孩子們將再見幫助過自己的香港大哥哥、大姐姐。

香港四川之友協會主席韓瑾表示,希望這種川港之間的公益活動能夠是互動的、持久的,「四川不僅僅是被幫助的對象」。

採訪結束時,香港四川之友協會的工作人員把「大手牽小手」的活動安排告訴了義教同學們。「真的嗎?我回去就問問跟我聊QQ的孩子們來不來!」蔡愷瑤聽到這個消息時顯得格外興奮。

原文链接:http://assets.wenweipo.com/sp/2018cg/?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