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关于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执行绩效的报告

2017-12-28 1448
字号:
分享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关于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执行绩效的报告

 

按照省教厅下发的《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执行绩效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川教厅办函〔2017〕117号)、《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7年执行绩效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113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川教函〔2016〕429号)文件相关要求,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认真对照《2017年<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绩效采集要点,系统梳理了2017年工作进展情况及建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行动计划》各项工作

为做好学院《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任务(项目)的指导、监督、绩效评价和验收等工作,各承担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具体任务(项目)的实施,为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部和省教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执行方案》,承接17项任务和2个项目。2017年,17项任务全部顺利开展;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于2014年启动,2017年5月顺利通过四川省教育厅验收;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中。

二、创新发展任务执行情况

(一)RW-5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

学院利用自身香港资源优势,加强与香港院校的合作与交流。自2013年始至2017年,共与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12所学院和香港明爱专上学院、香港港专等8所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开展了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共建、课程共建、学分互认、师生互派等工作。截止目前,共建专业5个,共建校内实训基地8个、川港两地校外实训基地23个,共建课程4门,互派师生和学分互认学生1308人次、教师130人次,成立了川港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和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同时,学院正在申报招收境外学生的资质,以及探索合作申办中外合作专业等。

(二)RW-32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稳步扩大优质民办职业教育资源

学院积极相应国家政策,开拓办学思路,尝试新的办学模式,面向市场办教育,积极地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子,进行了混合制办学的尝试。2015年,学院携手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二级学院——鼎利学院,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全面合作。鼎利学院运营管理中逐步构建“管理共同体领导机制”、“师资共同体互补机制”、“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文化共同体交融机制”,将学校教育与企业技术接轨,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和就业供需体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优质实习就业。

(三)RW-34社会声誉好、教学质量高、就业有保障的民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可由省级政府统筹、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方案

学院积极发挥地域区位优势与香港项目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2016年我院申报分类考试招生改革试点,以现代学徒制通信技术、动漫制作技术两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当年学院高职人才水平培养评估通过后,2017年共计29个专业纳入单独考试招生,按照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安排,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程序规范、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原则,积极向社会公布单独招生章程,2017年单独考试招生缴费参考3728人,录取2920人,录取率78.33%,单招报到率达87%。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逐步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学院通过文化考试、综合素质面试、职业技能测试等考核选拔到更多优质的生源,通过单独考试招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

(四)RW-41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为周边国家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建院以来持续开展了与香港有关的四大类教育交流与合作:

川港学生双向互动交流,“香港青年赴川交流、实习”活动,促进香港青年在内地生活、就业和创业,搭建川港教育教学合作平台(简称“香港项目”)。活动得到了中央政府驻香港对外联络办公室、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经贸办、四川省教育厅、省统战部、省外办、团省委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资助。截止2017年12月,共有63批、1834名香港同学赴川交流,同时,累计选送了省内66 所高校,170 批,共2550名学生到香港学习交流。包括“985、211”在内的本、专科学校。其中,2017年接待香港学生280人。学院以青年交流活动为起点,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为川港院校牵线搭桥,帮助四川高等院校“走出去”和香港院校“走进来”。

2017年,《中国金融服务简介与交流》、《汉语普通话研习与文化交流》2门课程按照香港高校资历架构开发,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通过,由香港院校主导、四川院校执行。这些课程前部分是内地老师到香港上课,后部分是香港同学到内地上课,有2个班共47名香港同学完成学分课程。

2017年9月,学院随四川教育代表团访问香港期间,协助联络了省教育厅对香港职业训练局的访问,见证了教育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署《川港扩大和深化互动交流学习计划合作备忘录》,与香港港专学院签署了《川港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备忘录》、与香港明爱专上学院签署了《川港课程创新与合作备忘录》,促进了香港院校与四川优势院校、川港两地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将“香港项目”不断向纵深推进。

(五)RW-42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学院积极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依托香港项目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先后与香港高校和川内高校建立了8个川港合作实验中心,在学院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川港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区,构建了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创新创业管理,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平台。

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构建了“四位一体”一站式架构。“四位”是指现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已有的四个方面的设施设备、机构组织、工作程序、管理体系等。“一体”是指理清香港青年的诉求和需求、弄清难点和重点,有计划的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社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打造,为香港青年在川生活、就业、创业,从入门到立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在学院规划出“创新创业教育区”、川港创新创业特色中心、创业预孵化平台、创业实体综合服务平台。分别实现了对川港创业青年的“教育功能”、“孵化功能”、“发展功能”和服务功能,实现了“教育、实践、训练、孵化”一体的良好创业生态。

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通过把企业引入校园,实现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解决学院培养难、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等问题,而且通过真实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水准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团队和个人,为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得创新创业孵化水到渠成。2016年纳入成都市龙泉驿区驻区创新创业平台联盟,并与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深度合作,共建了龙泉驿区大学生创业预孵化平台。

(六)RW-43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年41号令),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并报教育厅备案。学校学籍管理办法明确了对参与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奖励;实施弹性学制(3-5年),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为创新创业学生开放转专业次数限制,从制度上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证书考试和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更好地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在2017 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中,一是将新素质教育学分纳入各系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学分认定,形成了制度化管理;二是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各专业根据《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课程学分置换管理办法》制定了符合专业特点的学分置换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认定条例。学生在校(籍)期间取得的各类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项目、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专利获取、发明设计、自主创业等成果可以认定相应专业课学分,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我院2014级学生许佳悦设计“应用于混凝土搅拌车的混凝土辅助输送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鼎利学院赵思雨、杨荣富、彭文杰、林君桧、孙鑫等五位同学设计的“智慧人”浇灌系统获四川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得铜奖;鼎利学院张东平、曹惠能和黄志宇参赛项目“乐编”获成都市龙泉驿区首届“龙促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社管系学生参赛作品分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团队二等奖、三等奖。

(七)RW-48鼓励示范性和沿边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积极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

学院香港项目得到了香港二十所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得到了省内包括四川大学等“985”“211”本科院校,以及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响应。学院在校内设置了香港院校专门展厅,建设了由香港、内地本科、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训基地,校园内增添了具有香港元素的景点。组织、支持香港在川留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联系了多家香港教育机构,研究和探索香港学生来川留学示范性高职的路径,积极促成香港学生来川学习。

2017年9月随四川教育代表团访问香港期间,与四川中华职教社、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香港港专学院共同签署了《川港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备忘录》,并将于2017年12月28日参加省教育厅召开的“川港职教联盟”筹备会。希望政府引领、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强影响力,建立长效可持续运作的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推进川港教育开展务实合作。

(八)RW-50完成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工作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章程》的修订工作持续进行中。

(九)RW-51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参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设立学术委员会;一批(不少于20%)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

学院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成立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聘任管理办法》、《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制度文件,发挥了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作用。

(十)RW-52巩固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已经成为学院常态化工作。

2017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启用网络版。学院积极响大数据、信息化的要求,在2017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启用网络版,按要求配备了专用服务器,并对各项数据采集人、审核人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迅速掌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网络版的技术和使用技巧。并在2017年11月30日按时完成数据采集并上传国家云平台。

认真编制高等职业质量年度报告。在完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编制高等职业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12月15日完成质量年报的公文上报,并同步公布在学院网站;2018年1月12日完成上报教育部年报系统的工作。学院接受社会各界对学院办学质量的监督。

(十一)RW-53加强分类指导,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

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精神,按照《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和《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要求,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学院、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较为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障机制。2017年4月,学院在督导室的基础上,调整原督导室、教务处部的部分职能,组建质量部,负责指导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对学校各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生成过程的监控与诊断工作;定期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诊改运行相关培训,组织撰写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已组织面向全院教职工的培训2场,外培6人次。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信息化监控与管理。为提高质量监控内容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效果,学院从制度建设入手,制修订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日常教学巡查制度》、《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听课制度》等教学质量监控类制度。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等均按照学校的制度要求深入课堂听课。老师听课后都填写听课评教表,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促进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不足。

学院启用了“知新点点”教学平台,平台初步实现了实时到课、网络考试、课程平台、学生评教(实时评教+学期评教)、学生问卷调查等功能。并结合实际,自主开发了顶岗实习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课堂授课、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提高教学诊改工作的效率。

积极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学院重视增强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分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公开课活动月等活动,采取全员参与初赛和组织教学单位集中研讨活动等方式敦促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活动中采取学生现场手机终端评教,平时教学中在知新点点系统中开通了学生随堂评教的功能,让学生关注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多元、多方位的形式营造人人关注教学质量,关心教学效果的良好质量文化氛围。

(十二)RW-59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进一步加强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扩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鼓励辅导员走岗位成才道路,促进学院人才资源优化配置,2017年3月,学院下发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辅导员职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办法》中从思想政治条件、学历资历条件、职业能力及工作业绩,科研及育人成果等方面形成科学有效的督导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2017年10月完成了首次辅导员职业等级认定,兑现了辅导员待遇,保障了辅导员的合法权益。

2017年,我院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全部实施。针对专职辅导员共开展校内、校外培训各10余次,培训内容涉及了业务能力、素质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

(十三)RW-60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高职院校按师生比1:200配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我院于2017年6月制定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2017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学院党委牵头组织党校培训,目前已累计举办12期党校,接受党基本路线、基本理论以及党史、国史的学习的学生累计达4800人次。学生发展处牵头组织,每月开展1-2个主题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对中国梦的憧憬。学院建立了《形势与政策》的集体备课制度,规定每学期至少安排3次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资源共享,搭建了教师专题讲授以后互相观摩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与提高。学院党政领导定期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学生发展处牵头,以国家、国际重大活动为契机,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治教育等。

院团委牵头,根据时代主题需求,积极组织演讲、辩论、国学诵读、经典阅读、征文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学院大力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定期评选优秀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学院重视新媒体建设,利用网络大力宣传好人好事、道德模范、民族英雄等先进典型,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学院注重多领域典型树造和宣传,学院定期开展“自强之星”大赛,定期展示就业创业明星,利用平面和新媒体宣传参军学生事迹,表扬诚信友善助人为乐榜样,宣传时代主流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院有55名专职辅导员,在校生总人数为10505人,师生比1:191 。

学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系部设有就业专员,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同时按要求落实国家帮扶政策,学院和系部定期召开双选会,并开展会后线上线下对接帮扶,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设心理咨询机构,分为咨询室,接待室,档案室,面积:65平米,学院按照5元/人的标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4人。

开展新生心理筛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对于重点关注学生及时反馈并持续关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作好学生来访,来信、电话咨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活动主要包括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现场心理测试与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宣传、同伴教育、心理寄语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每周编辑阳光心健早报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并及时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每周进行班级晴雨表调查,如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并进行跟踪教育。每月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如发生特殊情况,立即启动危预警机制;开展学生心理教育课,通过网络课程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十四)RW-61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

学校一直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立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思政研究会,党委书记任会长,分管院领导任副会长,党政团学相关领导任会员,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分管院领导具体负责,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思政部、人事、教务、财务、团委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学院按期由党委牵头,思政部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对照《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所规定的指标体系,对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进行了逐条自检自查,结果为合格。

学院思政部承担全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方面,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相关规定,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将《基础》、《概论》、《形策》课列为校控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一管理。学院注重实践育人环节,充分利用思政教学和学工教育两大思政教育阵地,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分别从《基础》课和《概论》课总学分中各落实1个学分开展实践教学,教师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与分散结合,建立稳定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省建川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拓宽了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的延伸和拓展。

(十五)RW-62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今年,我院完善建立了消防演练机制、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办法、校园交通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办法,形成了定期排查、定期自纠自查、定期演练的体系化建设。

学院投入了近百万元打造升级全院监控中心,建设并实行了门禁系统、预警系统、巡更系统等设施设备。学院联合公安部门形成了预警和防控机制,定期与区、街道行管部门进行了沟通汇报,定期与公安局及辖区派出所开展各类禁毒、治安宣传、消防演练、交通事故预防等工作,形成并制定了关于校园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应急各项预案。对外来人员,形成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管理制度,定期和出入境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十六)RW-63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学院设立了体育委员会,现有体育专职教师5人、外聘体育教师15人。为满足体育教学和竞赛需要,2017年投入15万元,用于健身房、运动人体科学实训室和网球场的维修和改建,改善了学院实训条件。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体育与健康》公共必修课程,共计64学时,实行整班教学,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制定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2017年9-10月,组织在校生参加体质测试,测试率为99.6%,及格率95.2%,比2016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2017年10月,健美操队在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大学生健美操比赛中荣获自编花球啦啦操和时尚健身课程一等奖;11月,跆拳道队参加四川省大众跆拳道精英赛第一名2人、第二名1人,第三名2人;11月,足球队荣获四川省高职院校足球比赛一等奖;11月,师生组合参加2017尤尼克斯全国羽毛球巡回赛获女双第二名。

(十七)RW-64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活动

2017年为进一步发挥学院区位和香港项目两大办学优势,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培育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我院校园文化质量和水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节、专注、责任、创新”的校训、川港交流活动的所获所得以及我院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学习和借鉴境外全人教育理念,学院对原十大文化建设内容进行了梳理、调整和补充。

“法治文化”方面组织开展了“防范通讯诈骗及不良校园贷”知识进校园讲座,组织各系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培训学习,防范通讯诈骗及不良校园贷深入学生们心中。“诚信文化”方面各系自行组织诚信考试主题教育。“公益文化”方面举办了“心手相约,情暖社会”敬老院和“单招考试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同学们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自强文化”方面组织参加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青春飞扬东进路-争当车都排头兵”系列活动并评定“大学生综合素质 A级证书”。“环保文化”方面开展了3.15“植树节活动”,将每周一定为“学院环保日,号召全院、系学生组织进行公共区域打扫。“尚礼文化”方面开展了“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弘扬继承五四文化。“体验文化”方面组织开展了“趣味户外素质拓展”,进一步提高团委干部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分享文化”方面组织学生参加“成都创交会暨少城文创硅谷-共享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开展“青马工程”高校行活动,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更好的培养青年骨干力量。“感恩文化”方面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回报社会,对社会做贡献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健康文化”方面成功举办健美人生,长江领跑挑战赛,助力学院健康文化的开展。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我院于5月17日至9月4日开展以“川港携手做公益,七箭连发庆回归” 为主题的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川港青年交流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庆祝香港回归,感恩香港援建,回眸四川发展,再续香港与四川的特殊情缘,传递爱心,展望未来。

“川港携手做公益,七箭连发庆回归”活动的主题下,结合各合作学校、服务基地、服务物件的特点,开展了“志汇成都,创见未来”香港城市大学爱心支教暨创新创业活动、“大手牵小手,一起看世界”香港岭南大学社区学院灾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筑爱香江,情系夕阳”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走进社区服务长者活动、“爱心接力,童心同行”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灾后援建爱心接力活动、“乐得思蜀”香港大学儿童健康呵护活动、“亲亲熊猫”香港演艺学院灾后环境保护关顾活动、“大爱成都,孝行天下,公益有我”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服务考察团等活动。

三、创新发展项目执行情况

(一)XM-1骨干专业建设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立项为四川省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学院成立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组织、监督及协调,项目质量的监控、评估、验收工作。校政企三方共投入700余万元,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于2017年5月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的验收。

1.通信技术专业学生规模

通过三年建设,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社会认同度明显提高,本年度通信技术专业招生313人,在校生人数744人,毕业生人数183人,初次就业181人,平均就业率达99%,专业对口率92%。在招生规模方面,相比较于2015级通信技术专业招生147人来说,2016级、2017级学生报读本专业的规模大幅增加。

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通信技术专业在原有的“职业模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从2015年开始,我院与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通信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并在2016级、2017级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中,分别建立了一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两个试点班共有学生93名。

校企双方重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通信初级工程师实训》、《通信中级工程师实训》、《移动设备调测实训》、《无线核心网实训》、《工程经理实训》等5门企业课程,由企业师傅全程教学。为强化学生专业新技术的学习,企业专家为通信技术专业有认证考取意向的学生开展华为LTE中级工程师认证培训,学生认证过关率远高于同行业人员通过率。同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学生开展企业工程项目培训,试点班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引进

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本专业在今年加大了教师引进力度,专任教师增加到了27人,教师职称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0人,占比37%,中级职称14人,占比52%,其中2名教师由初级职称晋升为中级职称,1名教师由中级职称晋升为高级职称,职称结构更为合理。

2)教师培训

本年度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也有加强,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互动教学、翻转课堂、微课制作、信息化教学”等课改教改培训以及专业新技术培训;覆盖广大专业教师的企业工程项目培训,专业负责人参加新工科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的人才培养等培训。培训针对性强,覆盖面广,老师们在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方法,课改教改理论方法以及工程项目经验得到有效提升。

3)教师科研

教师科研能力较往年有较强的提高,发表论文7篇,其中2篇为核心期刊,论文涉及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术研究,覆盖面较广。公开出版主编教材3部,既有专业教材,也有通识类教材。成功申报四川省教育厅创新行动计划中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申报院级科研项目立项4项。通过几年的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渐提高,已有成果逐渐呈现。

4.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条件

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训条件经过三年建设,改善十分明显,截止到2017年12月,通信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有14个,校外实训基地12家,具备“校中企”功能的烽火人才光通信孵化中心1个。“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建“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也可为通信技术专业共用。实训设备更新及时,实训工位数得以增加,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和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5.通信技术专业社会服务

1)开展社会培训

2016年1月我院与烽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国内第一家光通信人才孵化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既承接我院学生开展光通信实训教学,同时也对烽火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组织员工开展PON、PTN/IPRAN以及OTN等技术的初、中级认证培训,2017年度,我院对企业员工开展认证培训387人次。

2)参与企业工程项目

通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既为企业解决了部份技术难题,又培养和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在2017年度,参与实际通信工程项目5项。涉及岗位有网络测试、网络建设督导、网络优化等。既让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还为教学带回了一手工程项目资料,拉近了课堂与岗位的距离。

(二)XM-2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由移动通信网络测试实训室、华为LTE实训室、移动基站实训室、中兴宽带接入实训室、中兴数据通信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华为光传输实训室、烽火光通信人才孵化中心、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等10个校内实训室和6个校外实训基地组成。面向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4个专业服务。2017年申报“四川省高职院校创新行动发展计划-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功,在原有基础了进行了深入的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我院与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资金筹措及配置、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项目质量的监控、评估、验收等,并研究制订相关保障制度及措施,制定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的筹措、使用严格执行管理办法。

2.资金到位情况

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学院和合作企业按照《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本年度学院自筹备资金、企业资金到位150余万,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能尽快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同时承接生产性项目,更好的为通信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2017年度新建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制定了该中心的建设方案,完成了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的基础建设工作,该中心占地240平方米,新增工位100个。制定了《采购移动无线网络优化设备招标文件》。根据招标文件基本完成了设备招投标工作,根据设备采购进度,已购进如下设备:云主机服务器、学生瘦客户机、云桌面软件无线网络测试和分析系统、GPS信号采集器等设备,总价值共计约130万,以上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新建的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强化了我院的无线网络优化实训条件,可开展较大规模的生产性实训项目。

4.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积极利用“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资源,开展专任教师技能培训。制定了《移动通信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培训计划》,确定了针对教师培训的《网络优化中级工程师》、《网络测试中级工程师》、《网络代维中级工程师》、《烽火PTN/IPRAN中级工程师》、《烽火OTN中级工程师》、《华为LTE中级工程师》等6门培训课程,制定了课程培训大纲。此外,我院积极利用合作企业资源,邀请华为技术专家来校为老师开展 “2017年四川移动蜂窝物联网项目EHS&交付赋能培训”,通过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培训,老师的项目经验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企业技术骨干是兼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作企业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到学院兼课,将真实工作项目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拥有专任教师39名,新增3名企业技术专家,企业兼职教师人数达20名。

5.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开展情况

1)学生实训

基地依托现有人才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积极为校内学生提供基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内容,如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无线设备调测实训、工程经理实训等,LTE移动通信设备与维护、云计算运维与实践等实训,本学年学生在本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课时生均达426学时。学生通过仿真工作环境与企业真实案例的实训,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为龙泉洛带中学高三学生开展专业认识实训,实训内容包括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设备初级实训,实训人次达212。

2)技术培训

在开展校内实训的同时,基地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本年度基地开展了如下培训:

在开展的鼎利学院精英班、技师学院精英班、南充职院师资培训、成都智汇工程师进阶培训、深圳飞天网景网优网测培训5个培训项目中,培训人数161名,培训内容为世纪鼎利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网络测试技术。对烽火通信合作企业员工提供PON、PTN/IPRAN、OTN技术初、中级认证培训,开展培训387人次。

6.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服务情况

高校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便是社会服务,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我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1)交付2017年1月四川移动测试项目,完成四川省范围内的移动网络DT\CQT、华为/中兴后台管理等工作,产值149万。

2)交付2017年1月四川电信LTE3期网络建设督导项目,完成四川电信LTE3期网络建设工程督导,现场施工监督及技术支撑工作,产值44万元。

3)交付2016年9月四川电信协优项目,完成四川电信长途枢纽中心网络优化,含外场DT\CQT\WT、天馈调整、后台数据管理,产值59万元。

4)交付2016年11月四川电信800M基站督导项目,完成四川电信800M频段LTE建设一期工程督导,现场施工监督及技术支撑工作,产值50万元。

5)交付2017年8月成都联通日常优化项目,完成成都联通日常优化,主要负责外场测试、校园优化等工作,产值42万元。

本年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了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新的师资力量,满足了校内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为区域经济培训了优秀的人才。在下一步的基地建设中将更加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整合实习实训资源,提高基地的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热门点击